第322章 京城-22(2/3)
作品:《烈明》芒掩盖了起来,但当大潮退去之时,一个个礁石便明显地露出了水面。
思索到这里,坐在茶馆之中、一边喝着茶,一边就着点心的唐卫轩,回想着朝鲜战场上的一幕幕,忽然又有些的起来◎为,不止是倭军,在明军的内部,其实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相同的问题。
在争立军功的这一点上,明军广大底层士卒的士气,在印象中,好像也并没有比倭军高出多少……
说起来,大多数的士兵从军,作战的目的无非是吃皇粮、混口饭,而且不少人都是因为生来便是军户,即便本身生性胆小怕血,也不得不走上这条道路≮这种情况下,自然很难出现什么死战不退的情况。当然,大明官军之中,也不是没有例外。李如松麾下的明军主力,就表现得更为生猛一些。究其原因,大概还是各军之中,记功赏樊法,是否深得士卒之心$果带军的将领奖罚分明、有功必赏,自然会激出不少士卒心底建功立业的雄心,战斗力也必然会更加强悍』可惜……
唐卫轩默默叹了口气,赏罚分明的事情,在整个大明,又能有多少呢?
远的不说,从此次自朝鲜班师一事上,唐卫轩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大概,此番征伐,除了自己和程本举这样极特别的个例、有幸得到了皇上的赏赐外,其他大多数的参战将领,似乎还都未能得到确切的嘉奖,就连李如松也只是得到了皇上的几句口头褒奖,而对于有功将士理应的大量封赏,则都被轻轻一句“倭情狡诈,未可遽称事完”简单带过,随着朝廷内太子之争的漩涡,被卷得无影无踪……位高权重的李如松都未能获得实际的奖赏,那众多的将领、乃至数万在战场上奋力拼杀的士卒,又不知做何感想〔难怪,那位赵辅当日在武英殿议政后,最后还特意补充了一句:望李提督能和班师而回的将士们解释一下,莫寒了将士之心′然那位赵辅看自己可能不太顺眼,但从这句话上,倒是看得清清楚楚……
当然,唐卫轩自己也明白,将士们也该理解朝廷和皇上的难处,和倭国的战事的确还有可能并未彻底结束,贸然宣布班师凯旋,来年倭乱再起,岂不等于自扇耳光?但是,将士们的功劳,却无论如何不该一直拖欠;而在大明疆域之外奋战了一年之久的士卒们,难道就不需要皇上和朝廷的理解,对一年的辛苦,得到几句褒奖与奖赏?
看着眼前安享和平的百姓、与正打茶馆门前走过的几个京城五军都督府的巡逻士卒,作为原本与之相似的一员,唐卫轩本来对这些事情也是懒得去想的。但是,这次自朝鲜归来后,却对边关将士们的疾苦愈加地感同身受■到个赏罚分明的将领,还算是走运;若是遇到个只知克扣军饷、压榨十足的头目,又能找谁说理去?只怕稍有怨言,都可能直接被寻个借口、军法从事……
再想这京中的诸军,无论是神机营、五军都督府、甚至是锦衣卫,虽然也有不少渴望上阵杀敌的同袍,但回来的几天中,唐卫轩感觉更多地,还是大多数京中军士安于坐享俸禄,对于上前线、真刀真枪拼杀的这种事,似乎都是抱着敬而远之的心态。对立功而回的同袍们充满羡慕的同时,目光之中,也不免流露出“好好在京城待着不也挺好、干嘛要去那么握的地方风吹日晒、还得去拼命呢”的心态……
唉——
一声隐隐的长叹中,回想着刚才和转世教那人一番话的唐卫轩,不禁有些失望′然不知道盛世到底具体该是个什么样,但在唐卫轩的理解中,或许至少应该是朝廷内君臣一心、全国斗志昂扬、军士勇于拼杀,甚至是四处开疆拓土之世。而如今,一一数着这几条,唐卫轩愈加地苦恼,如今的大明,除了有几支精锐仍在全国各地镇压叛乱、抵御外寇、捍卫大明之威外,似乎这几条中、一条也没能完全契合得上……
该不会,真的,只有五十年了吧……
望着茶馆外浮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烈明》 最新章节第322章 京城-22,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10/10912/80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