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谁说女子不英雄(2/4)
作品:《抗日之东北崛起》
后面的鬼子最近的也有一百多米远,听到枪声,最前面的鬼子刚要卧倒,一发准确的子弹打在他的头上,他仰面摔倒了,一时间,山坳处和两侧山峰枪声大作,这群鬼子就地趴在雪地上举枪还击,四野一片白茫茫,什么目标也没有,那骤然响起的枪声又突然停止下来,要不是地上有几具日军的尸体,都让人怀疑是不是刚才发生了激烈的枪战。
诡异的情况令鬼子的指挥官也拿不定主意了,他们就趴在地上僵持着。这也是张英现在最期盼的结果。
在双方僵持中,日军中队长悄悄安排掷弹筒寻找掩体,发射榴弹,掩护攻击。
日军一个中队有六具掷弹筒,掷弹筒兵各自寻找掩体,分成三个方位,在观测员的帮助下,分别对准了灌木丛和两侧山峰所在地,准备随时发射。
这时日军使用的是大正十年掷弹筒,这种掷弹筒口径50毫米,重量很轻只有2.6公斤,射程为175米。它的设计目的主要是日本军方希望能够弥补中型迫击炮和单兵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档,同时大大增加步兵分队的火力。
这次不同以往的是,几个掷弹筒兵在准备发射榴弹时,日军士兵竟然都戴上一种黑色的护住口鼻的怪模怪样的口罩,这让在远处观察的张英很是纳闷。
随着一声令下,六具掷弹筒同时发射六个榴弹出来,这六个榴弹发射出来跟以往有很大不同,发射到半空后,六个榴弹分别发出“噗噗噗”的闷响,六团较为清淡的烟雾在天空散开。此时寒风一吹,烟雾散开,随之四处飘散开来。
守在阵地前沿的姑娘们忽然闻到一股怪异的气味,接着就开始流泪、咳嗽、头痛,重者痉挛、胸痛、呼吸困难,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原来,这群鬼子在发射化学武器催泪瓦斯。日本人使用的毒瓦斯弹,其实是毒气弹。分不同弹型,其中一部分是催泪弹性质(将地方士兵从密闭空间驱逐出去。或者使之丧失战斗力),另一种则是“窒息性”的,就是专门杀伤敌人的毒气。现在日军发射就是催泪但性质。
早在1923年日本就开始化学战和化学毒剂生产研究。1925年国际社会在日内瓦通过《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它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日本政府却违背国际公约,为了扩大对外侵略战争的需要,密令日本军队在广岛县大久野岛着手制造化学武器。随后日本陆军将大久野岛上的居民全部迁走,用了两年时间,将整个海岛建成规模庞大的化学毒剂和化学武器生产工厂,并从1929年开始制造各种化学武器。
为了协调统一指导化学战,督促化学武器生产,日本大本营还专门设立了化学兵监。日本每个师团都设有化学兵,而且都配制在小队,中队,大队,炮队,工兵队,辎重队,旅团和师团司令部。军官和士兵均系受“瓦斯特业教育”,在编制上是“瓦斯特业”。这些部队装备有催泪性瓦斯,可使人的呼吸器官及内脏受损失,即使少量吸入,人体的各种机能也会在15----30分钟内受到影响。日军使用毒气的种类一般是催泪性的苯氯乙酮,呕吐性的联苯氯化砷和联苯氰化砷,糜烂性的芥子气和路易氏气,偶尔还有窒息性的光气,氯化钾基吡啶和氰酸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交战国中,日本是唯一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和生物(细菌)武器的国家。
张天宇虽是穿越人士,自然知道日军的化学武器的危害,但限于目前部队装备紧张,又是抗战初期的东北,日军很少使用这种武器,所以只是在高级干部培训时讲过这个问题,但条件艰难没有给部队配备防化装备。
张英曾参加过培训班,自然听到过张天宇的讲座,此时看到这种情况,自然联想起日军发射的是毒气弹,赶紧下令前女兵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前排战士迅速撤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之东北崛起》 最新章节第四十六章谁说女子不英雄,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196/196525/4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