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捕龙长缨今在手(3/4)

作品:《抗日之东北崛起

年4月5日,天空飘着小雨。

在察哈尔省的多伦县城外,几千名二十二军战士冒雨持枪站在一个新要兴建的烈士陵园的基地,大家神情肃穆,凝视着前方。

多伦县的上万名群众自发的冒雨来到这里,观看着庄重的历史时刻。

张天宇没有戴任何雨具,和在场的几千名官兵一起在雨中等待着时间的到来。

二十二军的主要将领扬子升、张大彪、张中齐等人都在旁相陪,苏联特使彼得罗夫、刚卸任代理省长的仵墉、新任察哈尔省长鹿钟麟、冯焕章的联络官、中共在察哈尔的代表、多伦沽源张北三个县的代表、内蒙一些主要部落的首领、多伦一带的宗教代表都出席在主席台上。华北一带的一些记者也应邀来到这里。

十点整,随着十八声礼炮的轰隆声,张天宇走上了主席台。

“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各族同胞们,我可爱可尊敬的战友们:

九·一八,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的9月18日,日寇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从那天起,中国人经历了江河沦陷、生灵涂炭的苦难岁月,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日寇的铁蹄在数月内踏遍的东三省,旋即建立伪满洲国,分裂我国土,至我东北三千万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三千里锦绣河山尽失倭奴之手。今年,他们悍然出兵热河,意指长城,面对华北,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为复我国土,救黎民于苦海,切扶大厦之将倾,我中华男儿以复我国江土,以存中华民族之人格,誓抛热血头颅,不顾敌我强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必败而战之,明知有死而赴之。在火线上,在敌机下,在敌人暴行中,英勇捐躯,两年来,仅我军将士阵亡凡三万三千六百七十二人,在此,谨向我民族英烈致沉痛的哀悼,谨向英烈之遗孤遗族致亲切的慰问。

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各族同胞们,我可爱可尊敬的战友们!

经我们血染的山河,一定永久为我们所有,民族的生存和荣誉,只有靠自己民族的头颅和鲜血才可保持。我深信我们东方这只巨狮马上就会觉醒。我们全国同胞的热血,都愿意奔放到抗日的战壕里,有识之士都将前仆后继,慷慨赴国难,现在整个民族的命运,抓在我们手里,我们大家都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只有我们血染过的山河,更值得我们和后世讴歌和爱护。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下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们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寇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我们是踏着先烈们的血迹前进的,后方的人民,要勇敢的踏着我们的血迹而来。

坚持抗战,动员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展开全民族的全面的抗战,巩固国内团结,坚决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这就是全中华民族继续努力的总方向。

同胞们!将士们!奋斗吧!我们要胜利,我们一定能够胜利!”

悲壮的悼词,霸气的宣言,慷慨赴国难的决心,听着无不深受鼓舞,又潸然泪下。

雨中的松柏愈加苍翠,暗淡的天空愈加庄严,古老的大地在风中呜咽,但现在将士和百姓的抗日决心愈加坚定,他们坚信最终胜利是我们的!

第二天,京津华北各大报纸相继转发了张天宇这篇抗日檄文,他点亮了黑暗中有志抗日的爱国人士的心声,成了一篇讨日宣言!

在张天宇奠基抗日烈士纪念碑的同时,处在各个战场上的抗日先锋军的战士们同时向日军发动了攻击。

围场县城外,邓文青不时的看着表。

作为一位转战千里的老义勇军指挥官,他经历了上百场战斗,但唯有这场战斗让他有点紧张。参加张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之东北崛起》 最新章节第六十七章捕龙长缨今在手,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196/196525/67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