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门户之见(3/4)

作品:《头顶青天

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这等傲世无敌的气态,和六姐的寂寞无敌之心,可不如出一辙么?

姬傲剑问,“关圣爷是什么心境?”

姬玉雪道,“他心中有秋。”

姬傲剑明白过来,关羽夜读秋,手不释卷,这也是他能被称为“关夫子”的重要因素。

想起三国那些超一流大将,年过六旬时也个个都能舞动大刀重枪,无名下将依然不是他们一合之敌。不要说老黄忠、老关羽、老赵云,就连老张郃,都是十分龙虎猛的。

那个年代,当世大将定然都至少有小三元意境,气神合一,体内自生元气,等如内家高人,不是那些四五十岁之后状态急剧下降的外家高手。

姬玉雪道,“丹道高人,本也兼练武学,唐时道士的画像,大多背着长剑到处转悠。”

姬傲剑点头,“是啊,他们都在学吕洞宾。”

他忽然反应过来,“元末丹道高人云集武当,难道就是以心境修炼之法,化成内家功夫?”

姬玉雪道,“不错,正是将道家修炼之术与武道相合,创出内功修炼之法。”

这世上任何学问研到深处,都可以生成意境。武道医道,琴棋书画,修禅练丹,到了一定境界,都可以得出真意,如是兼练强身健体之术,便有可能达成小三元。

武学之人必然以练习外功起步,在长年累月进行气血运行中,对于气血的调节成为了行家。

当古时武学高人心圆明,达到三元境界后,便能以强大的心神辅助调运气血,生出超于外功的强劲力道。

姬傲剑明白了,将气血运行到超过外功修炼的程度,是非常耗神危险的事情。而心境有成的人物,心神足够强大,就能从容完成这样的举动。

所以心境达到一定的造诣之后,如果本是练武之人,自然就能在原本外功的基础上将气血提升更高,渐而觉得体内生出元气,自然就有了“内力”。

佛道修行,专门练就是身心控制和情打磨的功夫,本就注重调养体内元气。心神增强,心境超然,研究任何学问都能事半功倍,勇猛进。用于在武学之上,自然也能取得更高的武道造诣。

所以内家高人,不仅善于运功行气,也注重心修为,几乎都是武理深的高人。

姬玉雪道,“道家内丹一系,在宋元时期是全真教,武当内家第一人张三峰就是全真道士。丹道高人们在武当创出内功后,便自称内家派。内家的养练气之法用于武道之上,无论是气血运行,还是养生延年,都优于外家。所以内家武术便被誉为真功夫,名头一时压倒了外家,自然也压倒了已有千年武学传承的少林寺。”

丹道内功,尽是金丹修行术语和各种易学理论,太极两仪,五行八卦。所以随意翻看一本内家拳的理论,道教气味十足。

姬傲剑道,“所以少林寺也往内家理论转型了,推出了号称绝顶内功心法的《易筋经》和《洗髓经》。”

姬玉雪道,“不错,既然丹道心境可以化为内功。那么禅道心境自然也可以化为内功。少林是禅宗祖庭,历代高僧在禅意心神修炼上的心得数不胜数,《易筋经》和《洗髓经》虽然托名达摩祖师所著,但多半也有达摩祖师的心境体悟。”

《易筋经》《洗髓经》因为出炉在丹道内家派之后,所以其实还“吸收”了一些对方的理论,里面的道家术语也有不少。

丹道内功,是心法。禅道内功,也是心法。其实都是将修行之道的法门运用到武道之上。

但是能将飘渺深奥,不可捉摸的心境修炼,用武道内功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天下之人能由此多接触一条修行法门,也是功德之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头顶青天》 最新章节第一百三十三章 门户之见,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2/2560/135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