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五章 调子起得有些高(2/3)
作品:《溯流文艺时代》有内核的,而内核之所在,就在于地方。但是一味地表现地方,却又与时代有背,所以我说《人群》是一个语言实验,它至少在尝试找出一种更为大众接受的方言写作样式。”>
“另外,用方言写作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无需赘述,自能表现地方人物特点。譬如我们在《人群》中,只要见到有谁用你或者您,自然就知道这个人不是上沪人。当然,这一点在很多小说中也能看到。”>
“程老说得没错。”沈昌河接过话茬,“而且,如果仅仅是保留地方词汇,并不能显示出《人群》语言策略的高明之处,其区别并超越以往方言小说的核心特色是让沪语在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时实现了音与意的兼容。”>
李钦跟着说道,“是的,《人群》不仅仅在语言的运用上集合了古与今,而且在内容上也集合了古典与先锋与一身……”>
一旁的于东从头到尾没说过一句话,其实他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并没有想这么多……也不能这么说,他写小说的时候也想了很多,但是不会像沈昌河他们想这些比较学术性的东西。>
比如沈昌河说《人群》让沪语在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时实现了音与意的兼容,于东也想了,但是他想的就是保留沪语的特点,然后让非吴语区的人也能够看懂。>
而且他凭自己也做不到,很多时候都要靠程砚秋帮忙。>
但是这样的学术研究会,于东是理解并且熟悉的,因为他自己之前就参与过很多次,只不过像今天这样有分量的还是第一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似乎也没准备让于东发言,只是偶尔跟他搭两句话,更多的是不想让他坐着太无聊。>
而于东在旁边听了好一会儿之后,也终于明白程会昌为什么要来参加这个研究会了。>
老先生从头到尾一直都在聊跟古典有关的东西,从文白交织的古典式样语言再到说书人的写作手法,围绕的都是古典二字。>
后来就形成了一种场面,程会昌讲几句古典,大家跟着一起分析一段,然后李钦讲几句创新,大家又跟着分析一段。>
整个研究会的话题,就在古典跟先锋之间反复横跳。>
有意思的是,大家都没有觉得有问题。>
或许他们都乐在自己所讨论的东西里面,没有关注,反而是于东这个旁观者看得最清楚。>
后来,于东又想起卞之琳的那首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他们这些人在研究于东的小说,而于东则在一旁研究他们。>
原定两个小时的研究会,一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会上大家话没少说,茶没少喝,烟也没少抽。>
二十多个人,大半都是烟枪,程会昌八十多岁了依旧手不释卷,烟卷的卷。>
于东没喝几口茶,却上了不少次厕所,主要是为了出去呼吸新鲜空气。>
等到研究会结束的时候,沈昌河对李钦说,“李主编,今天咱们讨论的内容,就劳烦你们这边总结了。”>
李钦笑着挥手,“沈主任放心,交给我吧。”>
研究会当然不能白开,开了之后肯定需要一些纸面资料,以后方便查阅。>
沈昌河的意思,还要让李钦写一篇文章,把今天会上讨论的这些东西总结一下,浓缩一下,然后发表到一些报纸刊物上面去。>
“程老,晚上一起吃个饭?”沈昌河一边收拾资料,一边问程会昌意见。>
程会昌扭了扭脖子,笑着摇头,“年纪大了,这才坐了没几个小时就感觉有些乏了。吃饭我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溯流文艺时代》 最新章节第三五五章 调子起得有些高,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237/237861/36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