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清虏细作汉洲见闻录一(2/4)
作品:《1635汉风再起》今,该地区人口已有两千三百余人,分布在沿海一片平原地带。因为这里土地并不是很肥沃,除了少量种植玉米、土豆、红薯以及蔬菜、瓜果外,大部分居民以放牧牛羊为主。当然,因为位于海边,丰富的鱼获资源,也是该地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此地建有一家小型的鱼类罐头厂。
北口城的规模很小,方圆不到八百米,人口也仅五百人,城中只有零星几家旅店、餐馆,为过往的旅客提供必要的食宿需求。
其实,在汉洲本土境内,像北口这般小城数量很多,都是一样的人口稀少,往往数百公里范围内,只有寥寥数个定居点。要想到那些人烟稠密的地方,也只能去建业府和东部几个沿海府县,可能会稍稍繁华热闹一点。毕竟这么一块巨大的陆地,只有区区一百二十多万人口,可不就是像撒胡椒面一样,只能在精华地带或者必要的航线,设置一些定居点,迁移来一些人口。
虽然这处定居点人口很少,但令梁云安颇为嫉妒的是,此地的居民生活水准一点都不差。不说一天能吃上三顿饭--尽管饭食中大部分都是一些番薯、玉米之类的粗粮,掺和着少许大米或者面粉--而且还顿顿能吃饱。就是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也是整整齐齐,脸色红润,精神昂扬,根本没有我大清地界众多底层百姓那般普遍衣不蔽体、困顿待毙的模样。
这里除了没有繁华热闹的喧嚣,精神层面上可能有些贫瘠外-—-话说,这个时期,吃饱肚子应该就是最大的精神享受——可以说衣食不愁,安居乐业,甚至人人兜里还有几个闲钱。因为此处作为汉洲东部地区往来建业府的关补给点,许多船只都喜欢在这里暂时停靠,以恢复一下长途航行过后的疲惫,然后以一个最为饱满的精神状态,前往齐国临时首府所在。
饮食、住宿,蔬菜瓜果补充,都能让这个小镇上的居民可以收获一枚枚可爱的银币(或者金币)。
因为地广人稀,周围大片的山林草甸,放养了数千只牛羊,使得众多皮毛商人在途径此地时,得以收购当地的羊毛、牛皮,也为此地民众带来更多的收入。
梁云安与同行的几名皮毛商人,在这艘定期航船停留的两天时间里,收购了一百多袋羊毛,暂时存入当地的一家货栈,这里收购价格要比建业府那边要便宜不少,就算加上运费,赚取的利润也是有充分保障的。
其实,在北口附近的几座小岛上,当地政府还放养了数千头鹿、獐,每年会派人定期猎杀,以获取肉食和皮毛,卖与前来收购的皮毛商人。但梁云安等人却来的不是时候,尚未临近捕杀期限,只能遗憾地乘船离开,继续往东行驶。
7月22日,船只抵达汉洲本土最北边的定居点——海角城(今澳洲约克角附近的巴马加小镇)。此处,与对岸的威远岛(今新几内亚岛)遥遥相对,控扼关键的汉洲海峡(今托雷斯海峡),是通往汉洲东部地区的重要节点。
海角堡和对岸威远岛北岸延津堡(今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达鲁市)除修建了坚固的岸防炮台外,还建有海军补给基地,以拱卫和庇护汉洲东部膏腴之地。
此地距离威远城(今巴新莫尔斯比港)只有五百多公里,因而与该地联系较为紧密,威远地区的粮食、木材、铜矿、椰干、金枪鱼在输往汉洲本土时,均会途径此地,并于此短暂停靠,也带动了这个小镇活跃的商业环境。
另外,距离海角堡不远的诸多岛屿浅海,盛产珍珠和海参,该地的居民便时常三五成群驾着渔船,带足补给,寻一个小岛驻扎十天半月,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1635汉风再起》 最新章节第769章 清虏细作汉洲见闻录一,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248/248497/77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