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说凤阳,道凤阳(2/3)

作品:《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四海对视一眼。

凤阳,朱元璋的老家,龙起之地,大明中都,听起来很牛,但实际上,被悲催。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除了一座辉煌而烂尾的中都城之外,就找不出来辉煌的东西了。

事情还需要从开国之后说起,朱元璋曾想迁都凤阳,以老家为一国之都。

但迁都,必须有住所,朱元璋也不可能和老婆孩子住在小树林里。所以,无数匠人、民夫被调到凤阳,从事繁重的皇宫营造工程。

但光有人造房子是不够的,凤阳经过元末战争,人口稀少,出个门走半个时辰,都未必能遇到活人。既然要当国都,自然不能如此磕碜。

于是,朱元璋从江南富裕之地迁移了二十万人口,给他们上了凤阳户口,让他们成为了未来国都的第一批百姓。

嗯,也是明代最后一批……

后来的事就很清楚了,中都烂尾,工程修不下去了,中都也就那样了,好在朱五四老先生的坟是修好了,而且还很气派。

老爹老娘得到了安寝,朱元璋又亲自写了碑文,一桩心事了了,至于那些烂尾楼,就不管了。匠人、民夫,各回各家,各找个妈。

按理说,事情到了这里,也算是自由解放,一桩好事。

可问题是,工程烂尾了,匠人回家了,民夫也走了,中都不建了,那二十万从江南移民过来的百姓,却不让走啊……

没办法,人家匠人、民夫只是打工的,你们是本地人,怎么能走呢。不信看户籍,是不是凤阳府的人……

这二十万百姓生活在凤阳,可就真的苦了,苦到什么程度,一句花鼓戏足以证明:“说凤阳,道凤阳,风样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实事求是地讲,凤阳是不是好地方,和朱元璋当不当皇帝,还真没多少关系。因为老朱还没当皇帝之前,他全家就被饿死几口,你能说凤阳那时候是个好地方?

将黑锅完全甩给老朱,这是不太地道的一件事。当然,这与民怨有关,好好地待在江南,你老朱要让我们移民,好吧,移民就移民,说好的给京都户口,结果呢,咱成了中都户口,这不是忽悠我们?

再者,江南多好啊,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可凤阳呢?土地贫瘠不说,还十分容易出现干旱或洪涝灾害,一年活了八个月,实在是没吃的了,你不让我们搬回江南去,但总允许我们开个条-子,出去要饭吧?

趁着冬天没事干,要着饭到江南,找找还活着的老朋友,蹭几顿饱饭,然后上上坟,扫扫墓,来年二月三月再回凤阳,继续耕耘这几乎没什么产出的土地。

后世凤阳流传的“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搬到大明去,完全没有违和。

左周待在凤阳已经有两年了,习惯了这种百姓“候鸟”式的情景,心酸又如何,同情又如何,解决不了问题的。

“朝廷知不知道?”

刘长阁凝眸问道。

左周叹息:“凤阳的事,朝廷肯定知道,早在洪武年间,这些事就已经告知太祖,只不过……这些人自己找到了活路,朝廷也就没有管他们。”

“乞讨,就是活路?”

刘长阁声音有些冰冷。

左周听出了刘长阁的不快,但还是点头。

没错,乞讨就是活路,至少他们能活着到南京,然后活着回来。至少他们没有饿死,这就是他们的命。

“朝廷知道,皇上未必知道。这件事,安全局或许可以奏报下。”

岳四海看着那些百姓,成群结队,拖家带口,就这样走着,他们想要活下去,这没有错,错的是朝廷的不作为,是这一片土地!

刘长阁认可岳四海的观点,朝廷知道,和皇上知道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最新章节第五百七十四章 说凤阳,道凤阳,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264/264911/57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