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中都谒陵(1/3)
作品:《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九月一日,贤妃省亲五河县。
九月四日,大明建文皇帝朱允炆、皇后马恩慧至五河县,这让贤妃的父母激动不已,五河官员更觉光荣,特意写了碑文记述此事。
两日后,朱允炆携皇后、贤妃前往中都凤阳谒陵。
在朱允炆抵达凤阳时,安全局关于清江造船厂的调查文书总算送了过来,看着厚厚一叠名录与诸多证据,朱允炆也有些悲伤,传唤吏部尚书蹇义、都察院左都御史戴德彝与五军都督府徐辉祖。
“你们看看,这就是吏部挑选的好官员,这就是都察院监察的结果,是五军都督府卫所治理的成果!”
朱允炆将文书丢了出去。
蹇义、戴德彝与徐辉祖不安地看着这些文书,尤其是徐辉祖,更有几分胆颤。
几日前,徐辉祖与朱棣盘查大河卫,并没有发现大河卫有什么问题,结果被朱允炆指着鼻子大骂了一刻钟,就差板子伺候了。
徐辉祖很委屈,大河卫虽然要了清江船厂的船,但这些船也没留在大河卫里面,这让自己怎么能发现,鬼知道河道里的哪个船是大河卫的……
但五军都督府是卫所的上级,卫所出了问题,那就是五军都督府失职。
更让徐辉祖郁闷的是,淮安的大河卫也好,凤阳的所有卫所也好,还都是直接隶属于中军都督府,它不是属于前军、后军。
身为中军都督府的府事,这里出了问题,想推脱都推脱不了。
可怜的徐辉祖看着这一份文书,脸色更难看了,凤阳八卫中有三个卫参与其中,还加了一个所,几乎一半,这直接是打自己的脸啊。
蹇义也不好受,吏部选拔官员,考核官员,这文书中涉及到的官员名单,吏部可是给的是中平、优的评价,一些人还被吏部提拔过,可现在事实证明官员不行,吏部考核考了个寂寞。
戴德彝更是悲催,他主管的是都察院,扬州官场出了问题他有责任,两淮盐政出了问题他有责任,清江船厂出了问题他还有责任……
如果都是卫所的将官倒还好说,有徐辉祖顶着,可现在是官场的问题,是文官的问题,找不到人背锅了。
三个人都命苦,无奈之下,只能请求从重处罚,不重惩怎么对得起自己挨训的委屈?
朱允炆看着这三个老油条,一口一个惩罚,丝毫不提自己的责任,你们倒是请求自罚个一年半年的俸禄啊。
不久之后,朱允炆传出旨意,但凡涉案官员,一律罚没财产,全家发配北平,凡是涉案将校,一律罚没财产,全家发配交趾。
冷冰冰的处罚,让随行官员胆战心惊。只不过是将手伸向了清江船厂,只不过是贪污了一些,就沦到发配的地步,确实是太过严重……
朱允炆不在意给这些人搬家,反正北平需要更多的人,交趾的汉人越多越好。
清江造船厂收回了一批船,开始走上了稳健的造船之路,一干官员与将校被处理,再无人敢窥视清江船厂,民间对河船的需求日益高涨,商人更是开出高价求船。
孙锐考虑到清江造船厂的运作,写文书请求朱允炆发卖一批河船,朱允炆批准清江造船厂发卖三分之一的船只,其他分配给工部、户部,以满足朝廷运粮、运物的需要。
凤阳皇陵。
这是朱允炆第一次来凤阳谒陵,这里埋葬的是朱元璋的父母与兄嫂。
朱元璋对父母情感很深重,从明皇陵的建造可窥一斑。
明孝陵动工的时间是洪武十四年,而明皇陵动工的时候是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还是吴王,没称帝。
洪武二年营造中都,又一番修缮、加固明皇陵。洪武八年,中都烂尾,诸多材料搁在那里也是浪费,搬走还费时费力,朱元璋大笔一挥,材料都给老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最新章节第七百二十五章 中都谒陵,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264/26491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