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顺者昌 逆者亡(1/2)

作品:《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四百四十里路程几天就到,中途还清剿了几次鲜卑人。

东鲜卑和扶余交界的地方就是现代的双辽那一块,西辽河在这里转折南下与东辽河交汇,再往下直到入海,就都是辽河的河道了。

东汉这会,西辽河以及辽河河道都叫大辽水,浑河叫小辽水。

东西流向的浑河、柳河、辉发河一线,就是扶余和高句丽的边界。

双辽在东汉的时候还是一片荒地,距离扶余王城三百多里,沿路无险可守。

刘襄很奇怪,为什么东鲜卑没有灭了他们呢?

扶余曾经辉煌过,他们的祖先来自于北夷的索离族,生活在贝加尔湖那边,后来应该是战败了,余部逃到了东北地区建立国家,占据了整个吉林省,以及辽宁北部和黑龙江南部,方圆两千里,人口五十万。高句丽的王族桂娄部也是出身北扶余王室一脉。

可惜扶余国后来衰落了,被高句丽打得够呛,丧失大片国土,还被汉朝占了一块,那块地方就是玄菟郡。

现在扶余国只有人口二十来万,西接鲜卑,南临高句丽,东北边挨着挹娄,也就是满族人的祖先。

除了能欺负一下半原始部落的挹娄以外,大汉、鲜卑、高句丽,他谁也惹不起。

所以刘襄到了边境的时候,扶余王尉仇台毕恭毕敬的求见,还奉上了大批的“土特产”。

是挺土的,香木二十担啊,貂皮一百五十张啊,花尾榛鸡十对啊,猴头一筐啊,山参十支啊,各色干果什么的。

看着礼单上记载的各种“农副产品”,刘襄有点馋了,好吃的真不少,比如后世被称为“飞龙”的花尾榛***大山珍之一的猴头,还有松子、榛子什么的。

特别是山参,虽然汉人不认这个,得到南北朝时期,鲜卑人才把人参推广药用,可他知道这是好东西,后世的正经老山参有价无市,超级值钱。

但是,花里胡哨一大堆,还真不如给他万石粮食有用。

扶余也是农耕民族,占据了松嫩平原的南部,粮食应该不少。

看着得有七十多岁的尉仇台,颤颤巍巍的跪在地上装可怜,刘襄一点都不同情他。这是个老狐狸了,六十多年前就去洛阳朝贡过,当过一段时间的质子,帮大汉打过仗,也带兵入侵过汉朝疆域。

反反复复,无信无义。

也许这就是小国的生存之道,但刘襄又不是他的国民,没有同情他的理由。

“尉仇台,为何抗命不遵?”

“启禀将军,扶余弱小,无力攻打高句丽人,万望将军体谅,吾不敢抗命,实无力也。”尉仇台的汉话说得真不错,跟汉人儒士差不多了,而且一副纯正的河南口音,有种浓浓的胡辣汤味。

“少拿这种话来搪塞我,抗命就是抗命,哪来的这么多借口,军令一下,令行禁止,哪里容得你讨价还价,你当我是卖布头的商贾吗?”

扶余国归幽州玄菟郡管辖,刘襄的身份是可以直接向他下令的,他的话说得义正言辞。只是这些年大汉衰弱,周边的小国就开始不听话了。这种事,灵帝视若无睹,边郡也渐渐的管不了这些小国了。

这不行,至少幽州不行,他要重新立一下规矩。

“望将军恕罪,国小力弱,吾实无能也。”尉仇台继续装可怜。

跟着扶余王一起过来的袁涣出言劝解道:“明公息怒,扶余王确有苦衷,不若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将功折罪,明公觉得如何?”

尉仇台赶紧接口求道:“吾愿将功折罪,倾全国之兵随将军作战,只求将军谅解。”

刘襄没理尉仇台,瞪了袁涣一眼:“为何不回玄菟?”

袁涣觉得主公没有打扶余的意思,否则依着他往常的作战风格,大军早就冲进了扶余国境,那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最新章节第二百七十八章 顺者昌 逆者亡,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278/27813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