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出砖(2/3)
作品:《明末一家人》沈富点头,开始带人进去搬运砖头。烧砖不管古代现代都是个重体力劳动,砖窑里面虽然温度降低了,但也足有五六十度,工人一会儿的功夫就汗流浃背,赵志宽为了避免这些人出汗太多电解质紊乱,在外面备好了大批含盐温水,让这些工人饮用。
因为都是人工在搬运,四万块砖头花了足有两个时辰才搬完,沈富拿着一块完整的红砖来到赵志宽面前,笑道:“恩师,真的烧出红色的砖了!”
赵志宽接过还微微烫手的砖头仔细观看,发现这个砖头与后世的红砖有些不同,这种砖头质地十分紧密,重量也远比后世红砖要重。赵志宽后世工作的是热电厂,这种砖头与锅炉的耐火砖有些相似。
赵志宽不知道后世耐火砖的原料就是硅藻土,经过一千四百度高温煅烧才成为耐火砖。现在他搞的砖头为了节省煤灰与粘土,加入了三分之一的硅藻土,毕竟在这海甸岛上粘土很少,但硅藻土可多得是。没想到误打误撞之下,搞出了这么一个半成品耐火砖,也算是赵家人的运气来了。
赵志宽这时候还不知道面前的就是耐火砖,不过能成砖头就算成功,赵志宽高兴的问道:“沈富,四万块的砖有多少成品?”
沈富笑道:“恩师方法得体,满窑的砖成品在八层,只有靠近窑口的几百块砖因为温度不够变形了,其他都是完美的成品!”
沈富拿来一块次品给赵志宽观看,这块砖头成了弧形,因为里外温度不一样,靠近窑门的温度变低,所以冷却时砖头发生了形变,成了这副模样。
赵志宽拿着这块沉甸甸的砖头笑道:“不错,只有几百块次品!下一步你们用这些砖头在建一座砖窑,不过不用这种简单的覆土窑,要建成书本里的轮窑!”
赵志宽为了验证书中的知识,再加上他不熟悉烧砖的流程,所以最先搞的这个砖窑属于覆土窑,也是中国几千年来使用最普遍的间歇窑。这种砖窑结构简单,使用人力很少,但有污染大、效率低、产出时间长等等缺点。
覆土窑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窑砖头生产时间都在五天左右,这还没加上砖坯的干燥时间,如果都算上烧制一炉砖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赵志宽实在等不起,所以在初步成功后,准备进行升级,搞一搞新型砖窑。
当然这个新型砖窑是对比明代覆土窑来说的,赵志宽要搞的是单风道轮窑,也就是带干燥室的轮窑。这种砖窑是后世大量乡镇小砖厂使用的主力窑体,在赵志宽一家穿越来的时候,这种单风道轮窑已经被划为小微污染企业,被当成取缔的对象。
后世常用的砖窑分为几个类型,最先进的是隧道窑,这种砖窑窑体分为焙烧窑和干燥室,利用鼓风系统抽取带热量的风进入干燥室对砖坯进行干燥,干燥室的砖坯通过顶车,摆渡纳入焙烧系统。该窑自动化程度高,设计先进的能达到全程监控并自动化装出窑,降低了劳动强度并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缺点是该窑投资巨大,且生产过程中维修费用过高,生产成本控制难度高。
赵志宽搞的单风道轮窑也带干燥室,海甸岛地处海边气候潮湿,对砖坯的干燥很不利。第一批砖坯用了十天的时间才达到烧制的水平,这种产量在慢悠悠的明代可以,但赵志宽要搞的工业化可不行,所以必须要进行人工干燥来缩短时间。
单风道轮窑只有一条主烟道, 设置内外通风,外通风通过下支烟道与主风道相连。这种窑结构简单、建窑成本低、产量大、工序简单、生产成本低,是穿越者搞生产促开发、大搞工业化的首选项目。赵志宽看好的却是这种砖窑可以不使用电力,完全可以用人力驱动,虽然使用人力可能稍微降低产量,但这些都在赵志宽可以容忍的区间内。
这时工人已经将四万块红砖都搬了出来,大家累得汗流浃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一家人》 最新章节第三十七章 出砖,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283/283752/3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