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还有这么一出?(1/2)
作品:《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这时候作协的地址在王府井大街64号,位于王府井大街北口,首都剧场南侧,后来改为36号,是商务印书馆、中国辞学书会的所在,
其实这里应该叫文联大楼,作协只是文联旗下的一个会员机构,
大楼占地5196平方米,建筑平面呈匚字形,砖混结构,地下1层,地上5层,局部6层,高22米,木门窗,内部水泥地面,安装有一部电梯,
对,就是50年代的电梯楼,
大楼外墙是青砖清水墙面,底部是水刷石。
怎么说呢,
如果将小县城的文联办公室比作乡下地主老财的土墙屋,地委的文联小楼就是小富人家的红砖青瓦房,而省里的文联大楼便是上了档次的大老板的小别墅,
但是再好的别墅跟眼前的文联大楼比起来,
啧啧,货比货得扔!
这才叫高门大阀。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作协的前身,也就是文协,他们的办公室不在这里,
49年建国前夕,2月份中央下达“关于召开文协筹备会的通知”,筹委会响应号召很快成立,先后在中国旅行社、北宸宫办公,5月8日,迁至东总布胡同22号(现为53号),
那里位于东城区东南部,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进院落,院内有琉璃瓦庑殿,北洋军阀时期是北宁铁路局局长的私宅,日占期成为日本宪兵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又成为国党“励志社”所在地。
当时这座四合院成为作家、艺术家的大本营,茅盾、艾青、冰心、梅兰芳、徐悲鸿、老舍、赵树理、刘白羽、周立波、张天翼等名家大师经常出入,其中一些人甚至还在这里生活和创作。
但是环境再好也只是一座四合院,面积有限、房子更少,各个协会只能分散到外部办公,对于工作交流很不方便,
后来北京各个单位大兴土木,建造办公场所,文联也不例外,便想办法在王府井大街申请了一块地,在1956年建成了现在的文联大楼,将旗下所有机构都搬了进来,其中自然也包括作协。
三人在文联大楼门口下了出租车,沈部长前去门卫室接洽,
陈建国和欧德丰跟在他后面,同时打量周围的街景,
不得不说首都就是首都,气势就是不一样啊,连街道都比省城的宽一些,楼房也高不少,虽然跟后世的京城不能比,但在当下却是数一数二的城市,
不是说后来就不数一数二了,而是跟其他城市的差距没有现在那么大。
等沈部长通报完,过了一会儿,便有一个人快步走了出来,先打量了三人两眼,才对着陈建国笑道,“这位就是耳东先生吧。”
跟地委和省城相比,在这里的待遇瞬间从天降到地,
但这样反而让陈建国更心安,要是现在也涌出一群人来接待他,那可就真是站都站不稳了!
陈建国赶紧上前,毕恭毕敬地说道,“不敢称先生,您好,我就是陈建国,耳东是我的笔名,”
然后给他介绍另外两位,“这位是我们县的宣传部长,也是县文联主席沈利群沈部长,这位是县武装部的欧德丰连长,他们是送我来北京的。”
“你们好,我叫王雷,是沈主席的秘书,”
那人笑着跟两人打招呼,随后伸手往里引,说道,“请进吧,沈主席已经等候多时了。”
陈建国自然知道,他说的沈主席,便是鼎鼎大名的茅盾先生,沈是本姓,茅盾是他的笔名之一,也是最出名的一个。
在他的带领下,三人一起走进文联大楼,
然后,陈建国就开始两眼放光,
这里真是星光灿烂啊!
王雷在前面领路,顺便给他介绍,“这里是这里是戏剧家协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最新章节第219章 还有这么一出?,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284/28447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