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发迹(6/7)

作品:《画中的薛定谔

镜片折射过来的目光投落在林谦的卷子上的分明是一丝赞许。这位军官轻声细语的问了一句:“你为什么改名叫耀武?”林谦在上海初试时就已经改名叫林谦,但卷子上还写着“原名王哲让”的字眼。林谦挺身而立:“报告长官,国力衰微,列强侵凌,这是武人的耻辱,所以,耀武扬威才是方今上策,而此耀武乃是要我国家之武,而此扬威乃是扬我民族之威。所以,学生不才,自改姓名为耀武,并自字佐民。”军官“哦”了一声,不用任何评价,走开了。

复试发榜,林谦被录取了。黄埔军校的学程安排是相当紧凑的,也是相当紧张的。天不亮就起床,穿军装、打绑腿,紧急集合三分钟聆训,然后出操,出操归来三分钟跑步上厕所,十分钟吃早饭,接着再上课。课后还是出操,晚上自习。黄埔军校的操场临近珠江口,不论是涨潮还是下暴雨,照旧出操,一边迈步,一边喊着号子,不但声震天外,而且威武雄壮,令人侧目。我们前面讲过一点黄埔生的战斗力,一方面是不怕死的精神和过硬的训练,另一方面则是早期黄埔生的成分。现在的年轻人听到“成分”二字,都认为是老土了,都认为是过时了。当年,极左路线统治中国时,过分强调“成分”甚至唯成分论自然是错误的。但要说成分这东西一点作用都没有,或者说流于形式,也未必都对。就以黄埔军校前四期学生而言,他们当中多数人来自于底层,黄埔军校第四期中赤贫出身的占28%,农民和城市平民出身的占54%,两者相加超过了百分之八十。所以,这些人走上战场时,能吃苦、敢拼命都不是偶然的。包括林谦也是如此。不过,有趣的是,还是这些赤贫、平民、农民出身的一些黄埔生很快跻身上层,成为国民党的要员、大员,他们对下层和曾经是他们同类的人的盘剥比起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出身的显得更为变本加厉,更为敲骨吸髓。而这些显然是成分这一层面无法解读的现象。

军校的吃饭是一绝,某位名将晚年回忆说:“吃饭限定十分钟,得狼吞虎咽。”可狼吞虎咽有时候也是半饱半饥的。这就需要技巧了。林谦在天津干过勤杂,在上海站过柜台,这点小事是难不住他的。黄埔三期的学生里,“抢饭”最猛的就是孙启人,人送外号“孙气人”。孙“气人”吃饭是真“气人”,平均四分钟一碗饭,不管多烫、多热,淅沥呼噜的一顿揎。跟他在一起的方暾总是抢不过孙启人,一边往嘴里扒拉饭的孙启人还不忘了一边跟方暾开玩笑:“初生的太阳就是欠火候啊。”方暾的名字“暾”就是“初生的太阳”的意思,方暾这个气啊,还不能说什么,谁让自己不争气呢。这件事给林谦知道了,林谦跟方暾关系不错,就给方暾出了一个点子。

林谦告诉方暾,你盛第一碗饭时,不要盛满,因为你一旦盛满,吃饭速度又慢的话,第一碗饭吃完再想盛第二碗离吹哨也不远了,所以,十分钟内你只能吃掉一碗饭。而第一碗盛不多的话,你最多花费三分钟吃完这碗饭,这时就连吃饭最快的孙启人也没法赶上你,你就可以从从容容的去盛第二碗,满满的第二碗饭吃完时刚好吹哨,这样一来,就完全可以吃掉两碗饭。方暾照着林谦说的去办,果然比以前吃得多了,加上速度再一提升,连孙启人也不在话下了。这段吃饭的往事给方暾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抗战中,他担任国民党军政部点验委员会第一组中将组长时,还不忘了给林谦处处开绿灯。而那位抢饭最猛、吃饭最快的孙启人因为江苏同乡的关系,很快攀上顾祝同、韩德勤的大船,累官至国民党军第八十九军三十三师师长,黄桥决战时被陈毅、粟裕所俘,做了俘虏的孙启人吃饭还是令人瞠目结舌。吃完以后还说了一段警句:“兄弟我以前看戏,一看到四面楚歌,我就笑话项羽无能,这场仗下来,我也知道了什么叫十面埋伏。”

黄埔军校的教官主要有两部分出身,一部分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画中的薛定谔》 最新章节第三百二十四章 发迹,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293/293075/331_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