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眼儿媚(2/2)

作品:《大宋改造计划

福。南宋的《古今词话》一书中的记载,“王荆公公子雱多病,因令其妻楼居而独处。荆公别嫁之。雱念之,为作《秋波媚》词。”这便就是那伤心小词。王雱(ang1o44-1o76)北宋学者。字元泽,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自然村人)北宋文学家,道学、佛学学者。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之子。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赵颢[北宋]吴王(昌王)。字仲明,初名仲札,宋英宗次子,宋神宗同母弟。谥曰荣。天资颖异,尤嗜学,工飞白,好图书,博求善本,神宗(1o67至1o85)嘉其志尚,每得异书,及驰使以示。《宋史本传》原配王妃死后,王安石的儿媳改嫁于他,生有子女三人。王雱和庞荻相逢于早春时节,一见钟情又门当户对,虽然父辈们政见不一,但二人仍是结为了夫妻。但王雱身体弱(野史传有隐疾),夫妻分居,后为了庞荻的幸福,王雱将妻子嫁给赵颢。庞荻奉王安石之命改嫁,嫁的是神宗的弟弟,也是王的好友昌王赵颢。据说庞荻再婚之时,王雱病危,弥留中写下这词,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而昌王赵颢也是善待庞荻,对她始终如一。观《宋史》本传及其他史书记载,王雱形象绝不类一**公子,而是醉心于政治经学、少年老成之人,老成到几乎从不做诗词,今所传其词作仅两,却有《南华真经新传》二十卷传世,并非偶然。试想其非死于33岁上,而是活到七老八十,那么后世流传下来的形象很可能是一位二程式的思想家和新学掌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