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骗棒槌的宝贝(2/4)

作品:《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锭的成色需要经过公估议定,两边交易的银锭之上会习惯打上戳记。

而且清末民初的商号、商家,往往会将自己经手的银两熔铸标记商号、年号、吉语。

不过这个习惯有时候很不好,像一些银元甚至打的戳多了被凿巴变了形,就叫做烂版。

没打戳子的完好银元则叫做光洋、光版或镜面,这样的说法现在还在用。”

说到这,张楠在几个箱子里随意一翻,就找到条需要的银条,上头有“公甲”、“徐福记”、“如假包换”的记号。

张楠对大伙道:“这就是条越南殖民时期的银条,徐福记是银条铸造出处的商标,这类带有商会或家族字号的银锭在清末民初很流行。

也不用去查这个徐福记是在华夏还是越南,只要这个时间段、这个形制的银条,都归为安南货。

錾刻铭文是当时为了堡银锭的质量,用签字画押的方式表示对经手的银锭负责。

公甲是公估议定为甲等的意思,被议定为公甲的银锭成色都在九成七以上,至于如假包换谁都明白。”

抛了抛手里的银条,顺便踢了一脚边上的箱子:“换成在两年前,要是有这样一两箱,那我们三个就能捞一笔,能蒙一棒子棒槌≈在……”

瞄了一眼仓库,摇摇头:“太多了,没工夫去骗。”

“怎么骗?”

接触古董这一块多了,项伟荣也知道这里边到处是陷阱。

“老银锭、老银条在华夏值钱,不过就不包括这种安南银条。

但是知道这里头猫腻的人不多,还以为这玩意和华夏老银锭的价格差不多,结果按照华夏老银锭的价格藏着,直接亏到姥姥家。”

这事张楠上辈子碰到过不止一次:第一次自己成了棒槌,那时候还走村窜户掏老宅子呢。还好对方也是个半懂不懂的家伙,按照银价一倍收的,没亏大。

兴高采烈去找自己那位好友的丈人张荣庭张师傅,想通过他的销路赚一笔,张师傅也能捞点中介费。

结果张师傅告诉他这玩意就值个银子价,不过这个问题行业内很少有人说而已。

亏了,没事,最后张楠以两倍的价卖给了下一个棒槌。

棒槌总是有,就看你找不找的到。

第二次记忆犹新的是自己那间合股的打金店里碰到的:合伙人一朋友去滇省办事,结果带回来二十几公斤的安南老银条。

一两、五两、十两的都有,原本想着能狠狠捞一笔,因为就是按照比银子价格贵点的批发价搞来的,还以为捡了大便宜。

结果一回来就到处碰壁,好不容易出手了几条,还被人拉着要退货:买家不是行里人,可不管你走眼吃亏肚里咽的规矩。

当时国际银价七八块一克,十多万就这么压在手里出不去!

二十几公斤,就是一批看着值钱,实际上是难出手、吃不得的废物!

亏血本卖可不算。

找上张楠的合伙人,看看有没有办法。

最后,一批分给剡县各打金店融化后做成了老银质地的手镯出售,还有一部分由张楠帮忙,到处帮他找路子推销,你一根我两条的抛售,总算让那人差不多捞回了本钱。

“这玩意也就能打个老银质地的镯子,其它还真是没用。”

这边项伟荣倒是想得通,道:“老银好,光泽好。”

“这倒是实话,现在的新银就算纯度再高,那也是萃取银,以前的都是冶炼银,这光泽就是不一样。”

老银纯度比不过新银,但老银质地的银制品有一种特殊的金属光泽,是新银制品无论如何也没有的。

到这,库房里也大概清点得七七八八:还准备了个磅秤,从厨房那搬来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最新章节第四百九十一章 骗棒槌的宝贝,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54/54407/48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