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忽必烈的玩意(2/4)

作品:《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这边张楠不再吊人胃口,对着翁叶铭道:“你把渎山大玉海的原配底座搬回来了,还有,造这玩意的时候没元朝,还叫蒙古,别搞错了。”

翁叶铭脸上瞬间就像写着一个“啊”!

不啊不行!

一般的石头底座不稀奇,但如果是放“渎山大玉海”的底座,那就了不得。

京城古董圈子里的人要是不知道“渎山大玉海”,那就是个笑话!那都是好事者们评选的华夏“十大镇国玉器”之一,排名还应该非常靠前:华夏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巨型玉雕,开了大件玉雕作品的先河,如今就被陈列在北海公园的那个亭子里供认参观。

听张楠这一说,翁叶铭也打量起这套自己弄回来的石头物件,再把记忆中那件巨大的玉葫底座上放:天衣无缝!

那件在渎山大玉侯初的作用是当贮酒器,说白了就是个超级大酒瓮,椭圆形,重达3.5吨!

用整块黑质白章的墨玉雕成,玉瓮内部被掏空,大蒙古国时代的雕刻工艺水平先不去说它,反正是忽必烈下令雕凿,后来乾隆那家伙又让人把它修了四遍,估计外边的图案都已经大变样。

历史记载这尊超级大酒瓮可贮酒三十余石,大约相当于能装三千六百瓶一斤装的白酒: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大玉海成器于至元二年(1265年),是元世祖忽必烈为犒赏三军而制,他经趁那个超级大家伙盛酒,大宴群臣。

最初时大玉海被放在元大都太液(如今的北海)中的琼华岛(现在的白塔所在)广寒殿,元朝灭亡时,元朝余部撤至漠北,大量在大都的宫廷珍宝带不走,被明军所得,包括那件“渎山大玉海”。

从朱元璋时期开始,接下去的200多年时间内,大玉夯直就安安稳稳被放在广寒殿里。

谁没事会去动它?

底座不算,玉海本身重量至少在7000斤以上,你都不用怎么的它会被偷!

不过到了明代后期的万历年间,一场大火把广寒殿烧了个精光蛋,里头放着的大玉翰被烧得面目全非!

之后,经历过大火的大玉海很凄惨,长期被人遗忘在宫殿废墟的角落里,压根就没人去理会。

不知在何时,京城西华门外真武庙的道人发现了废墟里的这个大“石头瓮”,觉得用它腌咸菜最合适不过,便想办法将把它连同底座给拉到了真武庙,当起了腌咸菜的坛子。

就这样它一直呆在真武庙里,一直到了康熙年间才被识货的人发现:这真武庙里的腌菜坛子居然是当初忽必烈的大酒缸!

不过没人把它搬走,接下去的几十年,它还继续被留在真武庙。

到了乾隆年,嗜玉如命的乾隆听说渎山大玉黑真武庙里的事,它也就成了皇帝的宝贝,还给它新配了汉白玉雕花座。

很奇怪,乾隆只用金钱买走了庙里的玉海,但不要底座:张楠还知道,弘历还让人雕了个稍微小一点的石头钵放在原来的底座上留在庙里。

因为大玉海经过了长期的火烧、风吹日晒雨淋,在乾隆看到它时,大玉虹已面目全非—了让它重现昔日的光彩,乾隆先后四次选派御用玉工对它进行了大规霓复性的雕刻。

那它的原配底座呢?

去哪了!

张楠是知道它一直就在真武庙里,可那是上辈子有人找到它之后的研究结果:从乾隆年开始,这个原配底座就被开始被人遗忘,甚至连庙里后来的道人们,也渐渐不知道这个底座和上头那个大石钵的来历。

问翁叶铭这件东西怎么来的,后者道:“前年有朋友说那一片拆迁,因为靠着紫禁城,原本应该还是在皇城的范围里。

我和朋友就去逛了逛,看看能不能淘点老物件,结果在户人家的院子里看到这玩意,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最新章节第九百一十一章 忽必烈的玩意,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54/54407/90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