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能动性(1/2)
作品:《官鼎》在参观的过程中,王国鼎对何天明,老何啊,照我看,鲁冠球的身上就具有典型的“萧山精神”,万向集团成长的过程就是他奔竞不息的过程,就是他抢抓机遇的过程。
何天明,浙江人,上面有一条政策的细缝,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挤进去,想法设法做大做强,把自己的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不像我们那地方,对上级的政策那是等靠要。总是在行动上慢半拍。
鲁冠球认为一个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必须靠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按经济规律办事。将利益原则和效益原则相结合,这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关键所在。
郭红梅,一个铁匠成为全国的知名企业家,万向走过的路值得我们深思。
如何把利益和效益原则结合起来呢?他创立了一个“两袋投入”的概念,就是抓职工的“脑袋投入”和“口袋投入”。不断提高职工的科学化素质,在厂内建立了一套激励型的结构工资制,即按劳分配、按效分配、按资分配的构造。
王国鼎,这种分配结构合理,是对传统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细化。
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量分配,这包括基本工资和补贴,占总收入25%左右,这是福利性质的,只要按时上下班,就能得到这部分报酬。
按效分配,就是按劳动效益分配,即奖金。这部分是“大头”,占总收入50%以上。是激励型,全浮动的。有效劳动可给奖金,效益超高,奖金越高;无效劳动,就不给奖金;如果是有害劳动,不但不给奖金,而且还要受罚。按效分配合理地拉开了收入档次,如1985年有的职工年收入可达1万多元,最低的只有500块钱。这种分配方法大大提高了职工劳动意识,极大地调动了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按资分配,即按资金投入多少分配红利。为了体现投资的合理、鼓励职工长期为厂作贡献,他允许合同工、固定工向厂里投资,一年工龄投资1500元,平均工龄10年的,即可投资15000元,按分红率20.0%计算,一个职工即可分得000多元,这部分占总收入25%,一个工龄15年的职工年总收入平均可超过1万元。这种分配形式,使职工更加关心集体利益,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何天明,这样的分配方式,怎能不牢牢地抓住企业员工的心?他们肯定是越干劲头越足。
鲁冠球深深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市场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但科技要人去掌握,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有了人才,就能发财,就能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求贤若渴的鲁冠球宣布,以优厚的待遇从全国各地商调工程师和技术员,愿付出一定的“培养费”,向各大专院校争取分配大学生。同时他又在本厂、本乡、本县,甚至越出县界招收具有一定化水平的青年进厂,送厂内职工进高等院校代培。他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方招收、培养了一大批大专生。
同时,他又向专家、教授发出聘书,组织一个厂外的专家顾问团,定期请到厂里向他们咨询请教。著名管理专家、浙江大学王爱民教授,是他的长期顾问。鲁冠球自己也报名参加了浙江大学举办的现代化管理学习班,每周星期三这天,他都从萧山赶到杭州市区的浙大参加学习。
王爱民听到这里,激动地,看看,这边也有个王爱民,和我一样是知识分子,是大专家。可见,王爱民这个名字那绝对是好名字。
他对发挥人才的作用非常重视。他,对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就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到他们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在物质待遇上真算得上是“一流”的,其工资都在原基础上向上加两级,奖金少的几百元,高的上千元以上,厂里把这些人的户口都落在县城。在使用上更是一尊重、二放手,让他们在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官鼎》 最新章节第113章 能动性,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94/9479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