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如饥似渴(1/2)

作品:《官鼎

总体上讲,王国鼎是偏爱科的。这事不难理解。因为数理化他早就忘得差不多了。若不是为了考大学,他才不会去看什么几何与代数。

他想,很多题都没有道理。比如一个大池子,有一个大水管往里进水,一个水管往外放水,池子何时才能装满水。这不是有病吗?

王国鼎的主要兴趣在学、哲学和历史方面。

在学方面,古今中外,各种流派,他都加以对比分析,记了0多本札记。他经常看的,除了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有国外川端康成、茨威格、海明威、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卡夫卡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前根本接触不到。不少作家和作品,王国鼎到了大学里才第一次听。

还有那些刚刚兴起的伤痕学,王国鼎也很留意。

十年革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伤痕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在革结束后不久,北京作家刘心武刊发于《人民学》19年第11期发表了《班主任》,引起强烈反响。王国鼎在第一时间看到后,就觉得这一短篇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

此后,以《班主任》、《伤痕》等为代表的“伤痕学”开始流行,这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对于革暴露批判的潮流。这种感伤情绪在后来的“反思学”中得以深化,转为带着对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未来深刻思索的有意识追求和奋进,将一场神圣与荒谬杂糅的运动不只简单归咎于社会、政治,同时也开始探讨个人悲剧或命运与整个大社会大背景的联系。

对于这样的一批作品,王国鼎都有自己的生**验。他想,每一个人都应当好好地反思一下。

当然,他最爱看的还是鲁迅的作品,整个《鲁迅全集》他在大学时又通读了两遍。

多年以后,王国鼎曾自豪地对钟可人,600万字的《鲁迅全集》,他前前后后通读了10遍。

在哲学方面,除了五卷本《选集》,他又认真研读了厚厚的三卷本《资本论》。另外,他还研究了存在主义、唯意志主义、实用主义等原来根本接触不到的哲学流派。

在历史方面,王国鼎下功夫较大的是《资治通鉴》。多年以后,他算了算,这部大书,他也看了10遍以上。

他的眼界进一步打开了。

《资本论》、《鲁迅全集》、《资治通鉴》和《选集》这些书,将在王国鼎的一生中起到重大作用。

书读多了,王国鼎也常给自己打气,你王国鼎就是来自中原一个偏远乡下的穷子,大学这几年一定要充分利用,决不能浪费半点时光。他也常吟诵孟子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天生我材必有用。男子汉大丈夫,这一生一世一定要顶天立地,干出一番事业来。

书看得多了,王国鼎也动笔写一些章。

他写的章,有理论性的思辨,也有学上的一些散和随笔。

钟可人曾给王国鼎做过一个统计,大学三年,他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了大大的章120多篇。有人,他是当时北京大学在校生发表章最多的一个。

大二时,王国鼎化名“可人”和一位国内研究鲁迅的老专家在北京某家报纸上展开论战,论战一直持续了半年。

读者但见这可人不仅观点独特,而且笔法老辣,喜笑怒骂,寸铁杀人,颇具鲁迅老先生的风骨。而那老专家总是以长者自居,以学者为傲,行又总是引经据典,慢条斯理,周五郑王,就像鲁迅笔下的老冬烘。论战开始不久,就引起轰动,报纸发行量大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官鼎》 最新章节第20章 如饥似渴,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94/9479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