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第3章 师徒(2/3)

作品:《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

遭人整了。可见当时是有多么不招人待见。

“明序,本县之事你已知晓,是否还愿意拜吾为师,你可要细细斟酌后,再做答复。”

“常言道,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须知你我一旦结下师徒之缘,那么将来若你能入翰林,少不得要受本县的影响。”

师徒情谊堪比父子,这就是一条清晰的脉络,恩怨情仇也会随着师徒情分这条线而传递。

林迎深知这一点,所以轻轻点头,没有第一时间答复。

杜县令见状也是不以为意,笑了笑道:“当然了,缘分这事是天注定的,即便做不成你的受业师,本县还是愿意以问业师之资传授你《春秋》的,这点你无须有任何负担。”

林迎闻言,诧异地看向杜县令,不由对眼前这个清瘦的中年官员肃然起敬起来。

这是真真切切地在为自己考虑啊。

即便自己不拜他为师,他也愿以问业师的名义教授自己《春秋》。

这是何等大度的表现。

可见杜县令的爱才之心实在是日月可鉴。

古代文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老师,大致可分为受业师、问业师、受知师、保举师四类。

所谓受业师,指的是亲自教授过学问的老师,通常专指士子在获得生员资格以前的老师。按不同阶段,可分为负责启蒙的蒙师、负责亲授四书八股文的业师,以及私立书院里的课师和肄业师(课外辅导老师)。

拜这类老师一般要行弟子之礼。

所以凡是行了弟子之礼的老师,就是受业师了。

受业师徒的关系,是受法律严格约束的,弟子辱骂、殴打受业师,或欺师灭祖、改投他师,都要入刑,且罪加二等。

而问业师则不同于受业师那么严谨,它是生员成为秀才后,通过拜访或书信方式进行讨教、质询学问的“老师”。有一定的师徒之实,但无法律上的师徒关系。

约束也最为宽松。

总不能我写信请教几个问题,就要被别人故意针对吧。

至于第三类的受知师和第四类的保举师,严格来说不算老师,都是牵强附会的称谓。

受知师就是有知遇之恩的老师,自童子试起,凡考试主考,都可归为这类。包括主持院试的学政、主持乡试的总裁以及主持会试的主考官等等,皆可认为是中式者的受知师。中式者可称他们为座师,而自称门生。

保举师,则是为官后,被高阶官员所知遇,而形成的一种“门生关系”。

以上四种师徒关系,从受业师到保举师,师徒成分是骤然下降的。因此,当听闻杜县令为避嫌,愿意以问业师之资传授自己《春秋》的时候,林迎心里感动得无以复加。

都说良禽择木而栖,但人心都是肉长的,诚然,以杜县令在翰林院的糟糕人脉,对自己而言是绝对的负资产,但眼前这涓涓之情,却是最为真实和暖心的。

林迎不由沉默,此等良师在前,他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虽然与杜县令见面的次数总计也就那么几次,但林迎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杜县令的为人。

倘若以杜县令的品性在翰林院中都遭人排挤,那只能说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连养才储望之所也不能例外,那么自己与他同流又何妨?

那不是表里为奸,党同伐异,而是抱朴守拙,和光同尘。

誓与不平之事做抗争。

眼下继续瞻前顾后,反倒非君子所为了!

想到这,林迎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他上前一步,拜道:“学生憬然有悟,还请县尊大人以受业师授之。”

一旁宋教谕长舒了一口气,继而脸上露出笑容来。

杜县令则颔首微笑:“你可当真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 最新章节第15第3章 师徒,网址:https://www.sanjiange.com/book/281/281718/155_2.html